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视觉物联网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捷博士
“有人把物联网比喻成人的手和脚,而把大数据比喻成人的大脑,按照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智能视觉技术可以算是人的眼睛。”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视觉物联网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捷博士一上台,便开宗明义地说到。
李捷博士主要从事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智能视觉和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在2014年5月24日首届广东应急(反恐)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峰会上,李捷博士做了题为《智能视觉物联网与公共安全应急关键技术》的主旨演讲。
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在演讲时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现在存在着“存不起”(城市有很多探头,像北京有30多万个探头,每天这么大量的数据我们存不起)、“找不到”(海量数据里找不到要打击的对象)、“防不住”等问题。李捷博士说,智能视觉技术就是通过把视频监控的画面进行分析和处理,目的是实现对于特定目标的提取和识别。由于物联网的广泛使用,加剧了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程度,所以更需要在物联网中引入智能视觉技术来处理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在公共安全领域,对于智能视觉技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
李捷博士介绍到,智能视觉监控主要的一些功能包括目标监测、穿越监测。它主要有两类,有一类是专业性非常强、目的性非常强的,例如目标监测、区域警戒等等。另一类属于基础性的、共性的技术,比如说对比度增强,能够进行统计这一类,它的集成应用主要包括云计算和云监控。
李捷博士指出,现在城市建筑中,大空间的综合体和高层越来越多。4米以上的,绝大多数传统的火灾探测手段已经失去效果,或者响应速度很慢;高于12米以上,所有传统的火灾监控手段全部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图像的火灾视频探测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为图象勘测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它可以在非常大的空间内对于起始阶段的火灾形成有效的探测。因为火焰通常起始于烟雾,传统的烟雾探测器需要烟雾到达顶棚甚至达到一定浓度以后才能形成有效的探测,但是视频探测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可以在烟雾刚刚发生的阶段就可以迅速达到有效的探测。我们研发了基于多波段的火灾图象探测技术,并且有联动灭火系统,与细水雾系统联动进行灭火。
李捷博士说,针对图像探测和无线传感网络,开发了多参数的无线传感网络火情侦察系统。消防员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入火场,非常危险。这套系统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消防员携带进入火场后,把这个东西贴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起到为消防员侦查后路,保障消防员退路安全的作用。同时它会将所监控到的现场画面以及现场的烟浓度、温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报道给现场指挥员,现场指挥员会根据这个情况通知消防员他的后路的安全情况。
李捷博士告诉与会代表:智能视觉技术现在遇到了一个历史机遇,中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和广东省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鼓励措施。李捷博士认为,随着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进一步的发展,智能视觉技术这个市场将会越来越大,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同仁们一起在这个领域携手前进。
(通讯员/申阳)